三重 · 伊勢神宮內宮 拜訪日本人心中景仰之所
從前的日本人擁有著「一生必遊一次伊勢神宮」的虔誠信仰。 託日本友人之福,讓我踏上關西三重縣。日本知名地標伊勢神宮,是許多日本人必訪之所,我們特地前來心領神會感受地位崇高的伊勢神宮。沒有精緻華麗的樣貌,有的是清幽聖潔的環境,或許真的要滲透日本文化,才能體會其不凡吧! |
謝謝kaoru讓我再度踏上關西。
Kaoru是一個令我刮目相看的日本女孩,愛登山好旅行,他所遊歷的國家不在多數,但每一個說出來都令我咋舌。像是到尼泊爾征服高山、南美復活節島找尋摩艾等…,以上都是她隻身自助的旅行。聽她說了這些國家大概能推敲她喜好的旅遊路線偏冷門好冒險,和她聊著旅遊的事只能對她投以崇拜的眼光。此時我臨機一想,或許不是每個日本人都會把日本走透透,於是在我好奇詢問下得知,來自日本大阪的kaoru幾乎走遍日本每個角落,剩餘沒去過的鄉鎮用五根手指頭是數得出來的。
當和她說定要招呼我到日本玩時,便開始聊著「喜歡日本哪裡?」、「可以去哪走走?」
有了現成地陪,我自然想深入當地,體驗在地玩法試著融入日本,於是反問她「你會推薦去哪裡?」、「你又最喜歡哪裡?」由於這趟旅行得以「大阪」為中心,當然答案不會如此南轅北轍,『 伊勢神宮 』和『 和歌山 』的海邊,就是kaoru的答案。
待在大阪的第三天,kaoru便開著自家的車,載我們來到「三重縣」的「伊勢」。
因為擔心塞車,也為了有充裕的時間可以悠閒的玩,這天我們一大清早6點從大阪出發。
來到伊勢開始湧現車潮,幾乎每輛車都是朝著『 伊勢神宮 』的方向前進。
伊勢神社有內宮和外宮之分,據說按慣例應先參拜外宮再至內宮,不過兩宮之間相聚6公里之遙,雖有公車互相接駁但班次不多。今日我們只計畫參拜內宮。進入內宮附近時,呈現稍微堵車的狀況。 kaoru還納悶著今天是什麼日子?怎麼會有這麼多觀光客呢?
Information
『 伊勢神宮』
羅馬拼音:ise(伊勢) jingu(神宮)
參拜時間:10月、11月、12月 AM05:00時~PM05:00 /
1月、2月、3月、4月、9月 AM05:00~PM06:00 /
5月、6月、7月、8月 AM05:00~PM07:00
地址:外宮-三重縣伊勢市豐川町;內宮-三重縣伊勢市宇治館町1
參拜料金:無
有關大眾交通運輸如何前往,請至官網查詢交通。在這裡就不負責這趴,請見諒!
伊勢神宮號稱日本8萬多神社之首,是日本神道的中心。在日本是最重要的神社之一,和京都的平安神宮、東京的明治神宮並列為日本三大神宮,自古至今參拜者絡繹不絕,每年估計超過8百萬人前來參拜與參觀。伊勢神宮分為皇大神宮以及豐受大神宮。皇大神宮稱為内宮,豐受大神宮則稱為外宮。内宮祭拜女神天照坐皇大御神,是日本天皇的祖先,也是日本民族的最高之神,外宮奉祀廣受衣食住等各個產業敬拜的豐受大御神。這兩個大神宮都各有一個正宮,各個正宮以下各擁有別宮、摂社、末社所、管社,全部加起來共有125座, 是日本最高等級的神社。
每20年一次於正宮旁邊與其相同大小的土地上重建新的神殿,並重新訂製神殿內供奉的裝束、神寶,將天照大御神移駕到新的神殿。此祭典被稱為「式年遷宮」。式年遷宮前後約耗費8年時間,並同時舉辦30場以上的祭典活動。這些儀式及祭典至今已流傳1,300多年,歷史十分悠久。
伊勢神宮-內宮 境內地圖。
取自官網(按我查看原檔☞)
鳥居大不同
原先我還未知鳥居是有所分別的,單純覺得比起一般常見的紅色鳥居,神宮的鳥居較沒有顯眼繁複的作工相比之下顯得樸素許多。原來它可是大有來歷的。伊勢神宮的「神明鳥居」桿是筆直的且多數沒有額束,外型簡潔,第二根橫木沒有向外突出,是最具歷史的鳥居。不少遊客選擇在此處留影,我也入境隨俗的替自己留下足跡。
過鳥居前該有的參拜禮儀
鳥居代表神與人的結界,過了鳥居即代表踏入神的聖地,所以在進入前需秉持虔誠的心在鳥居前稍微低頭彎腰鞠躬行禮;結束參拜後也得和來時一樣,在每個鳥居微行禮,不同的是拜的方向為穿過鳥居走出去後,再回頭朝神社境內行禮,結束參拜。kaoru特地親自帶著我們示範一次。
如我們所知通常鳥居不會只有一座,少的2-3個:多則好幾十個都有可能,當然最正統的做法就是在過每一個鳥居都須行禮,但就像前面說的假設遇到像『 伏見稲荷大社 』有著數不清的鳥居難道也要如此行禮嗎?另一種方式就是在最初入口的鳥居和入正殿前的鳥居行禮即可。
其實不難發現,日本當地人在鳥居前行禮的並不多,連kaoru自己都說:「現在大部分日本人都略過了這道禮儀,不過他還是想像我們說明有這番文化的存在。」
我想這就和台灣人到寺廟祈求時同樣有許多小禮俗要注意,但隨著時代更迭省略了些許繁文縟節是一樣的道理。但最最重要的就是要抱持著一顆對神明恭敬的心,足矣。
在鳥居前行完禮後,我們踏上「宇治橋」。
宇治橋橫跨五十鈴川,為內宮入口也可說是分隔聖界與人類凡界的分界處。宇治橋的建築樣式為簡單的日本橋樑樣式,長度約有100公尺。宇治橋作為式年遷宮(每隔20年重新建造神殿,並祈求神明順利移駕的祭典)的一環,每20年重建一次。
鳥居的中央是神明的通道,以示尊敬必須避免走在中央,走上宇治橋時特別有標誌立於中央寫著“右側通行”。
走在橋上望著底下的五十鈴川,溪水平緩而淺,和神宮的氛圍如出一轍的平靜。
而立於溪水上的四根木柱,應該就是上面所提及的每20年重建一次的式年遷宮。
這天艷陽高照,天空少雲格外炎熱,實在讓人無法久待在沒有遮蔽物之底下。
看著走在我跟前的日本家庭連斗桑都撐著傘,不過我的目光其實是停在小女孩的藤帽上,覺得好看!
渡過橋後,地上的路變成了碎石子路。而聽說神宮的參道皆鋪滿了碎石是有其緣由的。
- 淨身:因為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小碎石會磨掉你腳底的灰塵、泥巴,「潔淨」您的身心靈後才能進入。
- 防盜:走在碎石子路上發出的喀拉喀拉聲!在夜深人靜時可以提醒守衛有小偷或忍者侵入。
- 下雨:每年一到梅雨季節時,馬路就會變成了爛泥巴,不但難走還弄得一腳髒,但石頭路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
出門前,kaoru還特別詢問她的卡桑「應該穿甚麼鞋去伊勢神宮比較適合呢?」
那時她的卡桑就說:「伊勢神宮裏頭都是碎石路,穿布鞋會比較好走。」
我還是任性的給他穿了平底涼鞋!是不到難走,只是碎石微微揚起的石灰粉末會把腳弄得白白得這樣。另外若推娃娃車的爸爸媽媽、還有行動不方便者也得辛苦點了。
穿過廣闊的前庭,看著前方的繁茂樹林,稍微鬆了一口氣。
入正宮前的淨手處。
雖說不是頭一回來日本,所以之前參拜過不少神社特別做過關於淨手的功課,但kaoru還是親自替我們示範一遍。我想再經由她的教學絕對可以讓我將淨手的步驟刻印在腦海中。
走沒幾步路,轉角遇到「五十鈴川」。
在此盛夏季節裡,溪水在前好似磁鐵般不由得被吸了過去。
「以前參拜的人們都必須用五十鈴川的清流淨手,如今已沒有這般嚴苛。」Kaoru說著。
不過可以發現遊客還是喜歡至溪畔邊稍作停留,感受河川帶來的清涼,且日本人怕熱幾乎在這炎熱的暑日裡每個人都準備了各式各樣的消暑聖品,舉凡陽傘、藤帽、手巾、扇子等…。最讓我意外的是幾乎每個人都會有一條手巾,手巾沾濕後即可擦汗、擦拭皮膚或敷在脖後降低些許熱意,所以不少人會在五十鈴川洗滌手巾這樣。
此外看不到半個人在河裡戲水甚至泡腳,猜想或許是和此地之神聖不得輕率有關。
接著我們到了「神樂殿」。
神樂殿是將參拜者的個人願望,透過神樂獻納並向神明許願之處。伊勢神宮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祈求眾生福祉的聖地。若有私人的願望,可透過神樂獻納,個別將祈願獻給神明。此外,伊勢神宮的護身符咒與護身符也可在此取得(需付費)。
神樂殿的左側即是販售御守和護身符之所在。欲購買祈福物品的遊客非常踴躍,可見人氣之旺。
剛好友人有計畫此行買幾個御守送禮,於是便決定在此處購買。伊勢神宮的御守價位平均落在¥1000上下,略偏貴,有興趣的可至官網查看樣式。(點我前往☞)
有趣的是,友人買完後表情有點納悶略不滿意,「怎麼御守上都沒有半點”伊勢神宮”的字樣,怎樣子怎麼知道這是哪來的呢?」她說。
「不用擔心,每個神社和寺廟的御守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你在別的地方找不到和伊勢神宮相同樣式花紋的御守,它不需寫出文字就能代表它來自伊勢神宮。」kaoro如此回道。
雖然友人能理解但還是不甚滿意。畢竟我們還是外地來旅遊的,在某些思維上多少有自己的堅持和無法變通,突然覺得:這就是觀光客阿!哈哈哈~
前方就是正宮了。
皇大神宮(內宮)為日本最崇高的聖地。此處為供奉皇室的祖神「天照大御神」的神社。天照大御神約自2,000年以前坐鎮於此,自此以來被尊為日本人的總氏神信奉至今。
在我們身後即是「正宮」,由於規定“入內不得拍照”,所以不少遊客會在前方的廣場留影,身為觀光客一定要來一下的。
其實內部能看到的東西非常有限,怎麼說呢?
伊勢神宮與其他神社不同,所有的參拜者都只能在正宮門口隔著白色的簾幕參拜,所以只能觀望外觀。
參拜的人潮絡繹不絕,大家排隊為得是在神宮前參拜。Kaoru帶領著我們如何參拜,首先將錢輕放入賽錢箱(依個人心意),接下來的步驟請移駕至官網查看。(點我前往☞)
官網非常貼心的特別詳細說明參拜禮法,差別只在有無賽錢,欲前往的朋友可先至官網閱覽過唷!而且官網的參拜步驟講解圖,就可以看到正宮內部的畫面了呢~
參拜完畢,我們繞至一旁的小道上。
此處有一座頗吸睛的日式建築,它的名字為「御稲御倉」,據說是置放稻穀的倉庫,猶如正宮神殿建築物的縮小版。
伊勢神宮內宮雖佔地5,500公頃但是只有60分之1是參拜的地方。
其餘的土地是一片大森林,其中內宮90公頃和外宮90公頃嚴禁採伐,其餘森林為式年遷宮建築用木材。伊勢神宮的森林是原始林,四處也可以見到有800年樹齡,稱為神宮杉的巨木。傳說這些巨木擁有靈氣,可以帶來好運。某日本電視節目把伊勢神宮列為可以得到好運的景點。
綠林成蔭,不用跋涉到高山上,就能擁有這樣的景色,加上有著歷史悠久的歷史和信仰,難怪能成為日本人最愛的觀光地。
為了每二十年一次的遷宮,伊勢神宮的周圍種滿了高級檜木,以供給需求。
正因為必須使用大量的木材,日本人從過去就開始學著如何拉長視野,讓水土保持到最佳狀態,在造林計畫中,種植出品質優良的檜木。至於宮殿拆遷後的木材,會被運往全國各地,讓需要木材的神宮或神社得以利用。一種信仰的行為,其實暗喻著環保與新陳代謝的循環。
參拜得差不多後,我們走到「參集殿」休憩。
這裡是專門替參拜者打造供小憩之處,同樣有販售紀念品和飲品,另外也提供免費的熱茶和冰水,在這炎夏裡非常需要冰水和冷氣降溫呢!
照著原路線返回。
返回時,在宇治橋上同樣是靠右行,這是另一側的五十鈴川。
感謝Kaoru,千里迢迢驅車帶我們來到了日本人心目中的聖地。
對kaoru來說,伊勢神宮在它心中同樣地位不凡,即使來過還會想再訪,他真的很喜歡這裡的一切。
所以他不解台灣人好似對伊勢神宮的熱門程度並不高?我想其最大緣由大概是交通便利性;其次是花費;再者或許是可看度。前兩點我好像沒資格多加贊述,但我敢說,要是今天沒有認識kaoru,三重縣在我心中日本想去的名單裡頭肯定是擠不上榜的(沒錢沒閒阿~)。至於可看度,不知大家看了我的文章心中有何想法呢?
我當下好奇的問了kaoru:「什麼畫面,是你一眼就能認出這是伊勢神宮?」
他思索了一下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於是我比劃著初踏入內宮前的鳥居和宇治橋的畫面詢問她:「這樣你認得出來嗎?」
她才說了可以!
另外正宮不得拍照,老實說是沒有太多鮮明的特色點。
不過內宮的參天綠樹傍著清澈見底的五十鈴川,神聖清幽的環境令人感到格外舒心同時能深刻感受到日本人對於伊勢神宮的崇高尊敬之心,還是讓我覺得不虛此行。
延伸閱讀:日本關西岡山廣島 · DIY行程計劃